灯彩,民间又叫“花灯”,2008年,北京灯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Ⅶ-50。灯彩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当代审美追求的载体,也是缔造美好生活的一分子。它不仅延绵乡愁,更照亮未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灯彩的世界,感受华夏文化的璀璨之光!
年年岁岁闹元宵,岁岁年年赏花灯。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都城内就举办过元宵灯会,是典籍中记载中国最早的灯会活动。灯会活动的产生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同时张灯结彩的景象也开始从深宫禁苑走向民间大众市井街巷。
相传在古代,有位名叫柳毅的贤良少年,他机智勇敢,心地善良。在元宵节的晚上,灯火辉煌,人们簇拥在一起赏花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盏巨大的宫灯。这盏宫灯悬挂在高空中,无数彩线交织构成绚丽的图案,美得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传说中这盏宫灯是属于百姓的,并非宫廷专属。百姓心怀不满,决定联合将宫灯偷盗下来。他们引爆了一串巨大的鞭炮,声势之大惊动了当地的官兵。柳毅目睹了这一切,他怀揣着正义和勇气,决定挽救花灯。
于是,柳毅上前阻止那些贼匪,并告诉他们宫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望的憧憬,寓示着人们必将战胜邪恶。他们被柳毅的话所触动,纷纷放下武器,共同保护花灯。后来,柳毅带领着百姓参与制作花灯,每年元宵节,他们将这盏宫灯悬挂在洞庭湖上,以示对柳毅的纪念。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朝阳区奥运文化广场上大放异彩的兵马俑灯彩,在2月4日起再次登上冬奥城市文化的舞台,亮相于朝阳区冬奥文化广场。由于场地所限,仅展示了10尊兵马俑灯彩,但展厅内的诸多图片,显示了它身为文化使者在2008年之后前往世界各地留下的文化交流佳话。
此次亮相朝阳区冬奥文化广场的兵马俑灯彩有妇女俑、将军俑、兵俑,各种各样的角色和形象,更能体会到它作为文化符号所带来的特殊意义,这些由众多玻璃组成的兵马俑,象征生命的维系、民族文化的维系!

灯彩通常可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等几大类,每个门类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以造型制作材料来划分,又有纱灯、宫灯、走马灯等种类。吊灯习俗借物寓意,寄托人们对于香火传承的祈盼;壁灯象征着长寿和福禄双全。
这些灯彩都传承着朝阳区历史文化记忆和民间传统祭祀礼仪规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灯彩集剪纸、绘画、纸扎等多种工艺手法于一体,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典范。灯彩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需要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囊括了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绘画等多种技艺。传统民间灯彩的主要材料是竹篾、木藤、麦秸、丝绢、各色染料等,取材较为方便。灯彩制作方法有编孔、剪贴、按插、印绘等。这也使灯彩成为一门具有浓郁文化积淀的综合性造型艺术,呈现出古雅典丽的风格特色。

灯彩艺术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世世代代人民的智慧和巧思。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元宵节赏灯活动进行创新,灯彩制作不仅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还使灯彩不断焕发出古韵今风。在张灯结彩的节会中,处处可见灯彩华光、流光溢彩之美。
承袭古韵,创新灯彩,灯彩制作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每一盏灯彩都是一个故事,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叙述着过去和未来的传承。在这里,我们不仅是在讲述灯彩,更是在延续一段段灿烂的历史!
文字 | 李红梅(汉语第一党支部)
音频 | 李红梅(汉语第一党支部)
排版 | 刘欣宇 (汉语第一党支部)
排版整理 | 蔡秀伶
执行编辑 | 蒋嘉豪 李锦凤 张恬
责任编辑 | 陈节 杨乃杰
终审 | 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