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太阳集团tyc151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在指导老师钟依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从化区流溪小学,开展了一堂妙趣横生的非遗文化课程。

本次的小老师是来自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杨颖琪同学。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小杨老师的步伐,一起与扎染来场色彩的奇妙邂逅,感受扎染的艺术魅力吧!
课堂伊始,小杨老师以巧妙的提问“同学们,从今天的课堂主题中,你们能猜到我们将要探索的非遗文化是什么吗?”为引子,瞬间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随后,通过分析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她巧妙地揭示了本次课程的主题——扎染。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杨老师化身为历史的引路人,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从秦朝的出现,到魏晋南北朝的兴起,再到唐朝的鼎盛与北宋的衰落等等,一一细数扎染技艺的发展历程。她不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着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扎染风貌,还通过展示唐朝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和引用诗人薛涛的《海棠溪》中的诗句,让孩子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中,深刻感受到了扎染艺术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扎染技艺,小杨老师还精心准备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扎染的前世今生,还让同学们认识到张仕绅先生——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除此之外,小杨老师还通过图片给小朋友们讲解了张仕绅先生对白族扎染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小朋友们在惊叹之余,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随后,小杨老师问道:“同学们好不好奇扎染是如何制作的呢?”在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下,带着期待,小杨老师给小朋友们讲解了扎染的材料和步骤,并着重介绍扎染的“蓝染二十二色”,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扎染的“蓝与白的艺术”。在小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渐渐熟悉扎染的制作步骤,并了解了何为“国粹三染”以及它们与扎染的区别。

课程的尾声,小杨老师通过一个视频带领小朋友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他们对扎染的了解。此次非遗课堂整堂课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但孩子们对扎染艺术的热爱和探索却才刚刚开始。下周,流溪小学的同学们还会在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带领下,亲身体验非遗传统技艺,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扎染。
本次的非遗课堂,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扎染,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价值所在。这不仅是一场色彩与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文化的传承。我们相信,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的这颗非遗文化的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花朵。

文字 | 杨颖琪(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杨浩瑶(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沈嘉丽(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整理 | 林雅漪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钟依琼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