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尽管杜甫这一生充满了艰辛坎坷,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在苦难中唱出了人道主义之歌。“一生为国为民,一身正气凛然。”这是诗人杜甫的真实写照。10月28日下午,太阳集团tyc151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成员在指导老师刘涵玉的带领下,前往从化区善施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词系列课程。

共探课堂

本次的小老师是来自22级汉语言文学的廖翊博同学。这节课在小廖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同走进了杜甫的文学世界,感受诗人杜甫历经百般曲折的一生,在杜甫的人生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课堂伊始,小廖老师先是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猜猜今天上课要学习的是哪个诗人。同学们很快就猜出是诗人杜甫,由此点燃了同学们上课的热情。

接着小廖老师带大家回顾杜甫一生的行迹,将杜甫的人生分为了以下四个时期,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此进行细致地讲解:从杜甫早年的读书壮游,到客居长安的十年,再到颠沛流离,漂泊于西南一带的晚年。每一个故事都令同学们沉醉其中,仿佛是在与杜甫同甘共苦。

在讲述杜甫诗作时,小廖老师重点介绍了杜甫表达同情民生疾苦的代表作,如《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透过这些诗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即使诗人本身饱受生人穷困,阅尽人间丧乱,却始终高举着悲天悯人、关怀现世的旗帜,是当之无愧的“诗圣”。小廖老师借此提问同学们:“同学们,当国家遭遇危难时,你们会选择像杜甫一样挺身而出么?”同学们纷纷表示愿意像杜甫一样将这份济世情怀落到实处。

课堂尾声
当课堂接近尾声时,小廖老师提问同学们:“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出了他是一位爱国、为民着想的伟大诗人。点评完同学们的发言后,小廖老师对本节课做出小结: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文人所敬仰,是当之无愧的“诗圣”。虽然自身穷困潦倒,但仍心系国事,为天下百姓而想。杜甫与李白共同构成了唐代诗歌史中的两座高峰。有人说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乱世一蹙更是补全那半个乱世。本次的古诗词课堂也在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中落下了帷幕。

文字 | 廖翊博(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李君瑶(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陈杏倩(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整理 | 何韦琦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刘涵玉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