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太阳集团tyc151语言文字服务团队的成员在指导老师石巧如的带领下,前往从化流溪小学,开展本周的古诗词系列课程。本次的小老师是来自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廖翊博同学。这节课我们将在小廖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同走进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感受词人晚年的凄惨悲凉。

课堂开始前,小廖老师以《点绛唇》作为开场。这首词通过描写少女对心上人情窦初开的酸涩,让我们看见了李清照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但小廖老师话锋一转,提问:然而,这种心境是否贯穿李清照的一生呢?同学们踊跃答道:在经历靖难之变后,李清照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通过小廖老师的简单导入后,正式进入到诗歌《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学习中。小廖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时值金兵入侵,1125年北宋灭亡,与李清照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不幸染病逝世,而在辗转南方逃亡的过程中,她又丢失了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并且这期间,她经历了再嫁又离婚。在这种境况下,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寻寻觅觅》,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讲述《声声慢·寻寻觅觅》时,小廖老师重点带领同学们欣赏诗中描绘的意象,如大雁、黄花、梧桐等。通过这意象,进一步烘托出了词人孤寂愁苦、悲凉哀婉的心境,抒发了李清照亡国之恨、悼亡之悲、孤孀之苦。

当课堂接近尾声时,小廖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李清照生平的视频,使得同学们对李清照这位女词人的后半生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最后小廖老师在小结时,说道:“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李清照经历了起起落落后,对人生和命运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和领悟。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种生活在苦难中却依然保持尊严、热爱生活的人生观。透过她的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乱世中坚强、独立而又充满才情的女性形象。

小老师心得
大家好,我是来自22汉语言文学3班的廖翊博。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外出进行义教,成为孩子们的小老师。孩子们的笑容鞭策我好好准备下一次课。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许多,从一开始的慌慌张张 ,连ppt都不会做,到现在能顺利上台完成授课 。由衷感谢这段时间以来一直耐心指导我的老师们,石老师 、刘老师还有萧老师。其实不仅仅应认真备课,更重要的是将这种态度落在生活的各处。同时也能走进经典,从古人身上汲取智慧,传承汉语言文字、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字 | 廖翊博(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图片 | 陈薇姗(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 | 郑雪琼(语言文字服务团队)
排版整理 | 廖诗敏
执行编辑 | 马晓晴 麦妙诗 廖诗敏
责任编辑 | 周凤玲 石巧如 杨乃杰 陈节
终审 | 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