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轶男
博士,教授
教育背景:
1990.09.01-1994.07.01,吉林大学,文学学士(汉语言文学);
2005.09.01-2007.07.01,吉林大学,文学硕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09.09.01-2013.06.20,吉林大学,文学博士(中国古代文学);
2017.02.02-2018.02.28,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系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面试考官(2009-2012);
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命题特邀专家(2014-2017);
太阳集团tyc151学术委员会委员(2024-2028)
教授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文艺美学、先秦诸子、杜甫研究、文学方法论
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文艺美学研究
教研成果:
1.学术专著:《禅解杜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① 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文学类),2014年9月;
②《光明日报》发表书评《诗圣的禅境》,2015年1月20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1/20/nw.D110000gmrb_20150120_2-10.htm
2.论文《先唐文化转型与月意象的嬗变》,《江汉论坛》,2022年第9期,CSSCI。
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神话学”课题团队全文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gHEuzs-Jkv0--2aYBRQcIw
3.论文《朱熹“理一分殊”与禅佛水月意象新论》,第一作者,《江汉论坛》,2020年第11期,CSSCI。
转载: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界文化研究中心”2022-4-24全文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HXwZYKayWe-0bW1RFdrlA
4.论文《从“圆灵水镜”到禅佛水月:中国水月意象溯源、嬗变与禅化考论》,《江汉论坛》,CSSCI。
转载:
《新华文摘》2020年第7期论点摘编转载《中国水月意象溯源、嬗变与禅化》,第163页。
5.论文《从“如来慧日”到“中国禅月”:佛教中国化的诗学视角》,《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CSSCI。
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2期论点摘编转载《从“如来慧日”到“中国禅月”:佛教中国化的诗学视角》,第216页。
6.论文 “On 10 Chan-Buddhism images in the poetry of Du Fu”,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2372-9988),Vol. 4, 2018,pp318-340。2019年1月31日。论文查阅网址:https://doi.org/10.1080/23729988.2018.1554387。
7.论文《论杜甫诗歌的大乘悲怀与家国观念》,《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9月第5期,CSSCI。
8.论文《杜诗禅境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CSSCI。
9.论文《杜甫诗法与“云门三句”》,《北方论丛》,2015年第1期,CSSCI。
10.论文《杜甫禅诗与大乘义学思想》,《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CSSCI。
转载:
[1]《新华文摘》2013年11期(2013年6月5日)论点
[2]摘编转载《杜甫禅诗中大乘义学思想》,第165页。
[2]中国知网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文学学报》2013年2期全文转载,http://www.sju.cnki.net/sju/navi/issue.aspx?pykm=WENX,第432-442页。